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论坛

以感觉的变幻增强诗的内在张力

——读王立世的诗作感悟

2025-08-08 17:52:23 作者:吴开晋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吴开晋(1934--2019),笔名吴辛,山东沾化人。幼年随祖父吴朝海在家乡读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945年赴北平读高小,初中。195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历任部队文工队创作员,吉林大学中文系写作教研室主任,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诗集《月牙泉》《倾听春天》《游心集》,专著《现代诗歌名篇选读》《现代诗歌艺术与欣赏》《新时期诗潮论》《当代新诗论》《新诗的裂变与聚变》等。

  已过不惑之年的立世,早已享誉诗坛,只是未得相识。2011年因他主编《当代著名汉语诗人诗书画档案》有了一些交往,也只是电话那端传来的声音。2012年夏到山西一游,才有机会和立世谋面。此后又断断续续从《诗刊》《中国作家》《人民日报》《诗选刊》等报刊上读到他的一些诗作,对他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我以为他的诗风刚劲、豪爽,给人以开阔之感,但并不全面。近又读了他出版的诗文集《流水梦影》中的新诗部分和在《大河诗歌》上的组诗,又发现他在诗的艺术感觉上幽婉、细腻的一面。他的一些佳作,呈现出多种艺术感觉的变幻,从而使诗的内在张力加强,这也正是他在形象思维上的艺术功力。正如诗人艾青所言:“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一切难以捕捉的东西,一切飘忽的东西固定起来,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像印子打在纸上一样地清楚”(《形象思维和艺术魅力》)。立世通过形象思维的脑力活动,捕捉了诗的艺术感觉,从而使一些常见的客体物象意象化,甚至变为幻觉,又以多彩的艺术语言给读者以冲击和感悟,使艺术感染力大为加强。不论是咏史诗、咏物诗,还是爱情诗、亲情诗,都有此特点。如写屈原和杜甫的诗,就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觉,言他人所未言。如前者:“那纵情的一跳/让上帝无言/让历史发抖/陨落的背影/被国人仰视的目光/高高地托起”,写国人用目光托起屈原的高大背影,语言新颖而独特,这种变幻的艺术感觉,把诗的内在张力充实了。再如后者:“天下寒士 难民/苍空大地 血泪横流/一桩桩凄苦的心事/都化成咸咸的诗/瞑目时/还搁在多愁的心上”,血泪横流的现实化为杜甫凄苦的心事和咸咸的诗,耐人思索,使杜甫忧国忧民的立体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这同样得力于诗人的艺术感觉和形象思维之功。

  我认为立世写得最精致、也最感人的是他的爱情诗和亲情诗,这也许和他切身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有关,但诗人的感情并未直露地展现,仍是以变幻的艺术感觉创造出色彩各异的意象。如《英子》,不仅写自己对这位心中的恋人因思念而难眠,而且升华为独特的诗句:“你灿烂的影子/铭成我不倒的心碑/只是迷朦中树起的风帆/再也没有机会靠岸”,对方不仅被牢牢地刻写成心中不灭的石碑,而且追寻的船舶也不能到达对方居住的岸边了,诗味儿很浓。《爱情》一诗,以腾起又缩回的鹿蹄比喻爱情的不可捉摸,也很有韵味儿。《少女》一诗,语言的质感和内在张力更是叫人有一种新奇感,如开头一段:“岁月/把你羞涩的心事/植成一朵夏荷/在一个静静的春夜/独自开放/你小心地/把一个难以忘却的黄昏/含在嘴里/缓缓地/嚼出些流水和影子……”内里有一种美的感觉和意境,最后又说她“从梦里走出来/舞着发辫/和七月的太阳拔河”。少女的形象既孤独又美丽,给人以难以言说之感,最后的诗句又赋予她一种力的象征。《伞》一诗,虽不是直接写爱情生活,但内里也含有对爱的期待:

  很多时候
  都缄默不语
  把色彩和情绪
  折叠成孤独的梦
  为了一颗心不被淋湿
  骤雨中
  才迅猛地
  向天空绽放

  全篇无一字写伞,但却以伞的形象写了人,写了人对爱的追求和在狂风暴雨中对爱的护卫,内在的艺术张力让人称赞。

  立世的亲情诗,由于对儿时生活的真切回忆,写得也是情真意浓,同时也调动了形象思维的功力,以艺术感觉的变幻体现出诗作语言的精致。《月》一诗,可说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小时候
  让妈妈用拴风筝的线
  给我拴月
  妈妈漫不经心地说
  长大了
  自己会拴的
  现在
  拴风筝的线丢了
  月
  比我童年
  还遥远

  这里有儿时母子对话的情趣,更有少小离家未得回的怅惘,还有对母亲、对童年生活的思念与回忆,诗行不多,但蕴聚着丰富的感情,诗人又把它隐藏在儿时和后来不同的感觉之中,内在的艺术张力从中可见。

  发表在《大河诗歌》上的《更多的时候》,诗人的艺术风格似有较大变化,冷峻的审视和调侃的味道似乎浓了,但诗作内在的艺术张力还在,尤其《鱼的联想》一诗,把带伤痕的鱼比作自己裸露的心,有一定的力度,特别是诗人最后诉说:“裸露的心/满是伤痕/但我不哭泣/只梦想/来世转生一只刺猬”,可说是诗中的警句,这些都昭示着诗人在艺术探索上的拓展。

  我期望立世在今后的创作中,仍然坚持选择那些有深刻生命体验有切肤之痛的题材,继续保持敏锐的变幻的艺术感觉,不断吸纳丰富的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更多读者喜爱的精品之作。
 

  原载《太原日报》2013年3月11日、《生活潮》2013年第6期, 收入《吴开晋诗文选》。

  王立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在《诗刊》《创世纪》《中国作家》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1500多首,在《诗探索》《江南诗》《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诗歌评论200多篇。著有诗集《感叹号》《夹缝里的阳光》,主编《当代著名汉语诗人诗书画档案》。诗歌代表作《夹缝》被《世界诗人》推选为2015“中国好诗榜”二十首之一,入选高三语文试题。诗歌入选《诗日子》《新世纪诗典》《中国新诗排行榜》等100多部选本。部分作品被译介到英美等国。《文艺报》《文学报》《名作欣赏》等报刊多次推出本人作品的评论文章。获2022年度十佳华语诗人、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新锐奖、全国第二十五届鲁藜诗歌奖诗集二等奖、2021年全国十佳诗歌评论家、首届“新时代.鲁迅诗歌评论奖”、2022年第二届“名作欣赏杯”晋版图书书评大赛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