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尘与诗意之间构筑的日常抒情
——简论袁沭淮诗集《红尘只是平常日子》
与诗人袁沭淮的文学交往长达十多年,其诗其人,皆为我所倾心。2019年初,我应淮海晚报副刊部主任朱云毕之约,为袁沭淮撰写访谈录《秉笔抒怀,歌以咏志》,同年岁末又为他足球诗创作一篇评论《一个足球迷与他的足球诗——袁沭淮足球诗印象》。近日细读袁沭淮诗集《红尘只是平常日子》,深感他的诗歌既承续了中国古典诗歌“抒情言志”的美学传统,又体现出对当下物质生活审美范式的重塑。诗人以他敏锐的诗心,将自然风物的灵动之美、生活琐事的温暖质感、情感体验的微妙颤动,统统转化为富有诗性的表达。在袁沭淮笔下,“红尘”与“诗意”这一看似对立的概念达成了辩证统一,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被赋予了超越性的精神价值。这种将生活艺术化的能力,正是袁沭淮诗歌最动人的特质。
袁沭淮诗歌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对日常生活经验的审美呈现。在《我家的吊兰》《五月的木香花》等作品中,诗人将养花种草这类家常事务转化为富有美学意味的表述,体现了诗人“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审美取向。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美化,而是通过语言的提炼,使庸常之物获得诗性光芒。在《花草情人》一诗中,诗人写道:“我家的所有花花草草/都是我的情人”,既凸显了物我交融的审美态度,也透露了诗人将日常生活诗性化的倾向。
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构成了日常审美的内在维度。《石榴的光阴》以“前天—昨天—今天”的递进结构,将物理时间转化为心理时间;《过去了,时光》则通过“菜园里的蝴蝶”“嬉水的浪花”等意象,构建了记忆的抒情表达。这种时间意识不同于现代性的线性时间观,而是更接近中国古典诗歌“春秋代序”的抒情传统,在时光流逝中寻找永恒的诗意。
袁沭淮诗歌中体现的生态意识与人文关怀的融合也值得关注。《我要去仙女湖》表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鸟窝都差不多》揭示的生命平等思想,都将生态议题提升到了生存的高度。这种提升不是通过说教完成的,而是借助诗性智慧自然呈现的,显示了诗歌处理重大议题的独特优势。在《笼鸟和主人》《萤火虫,你还在吗》等诗中,诗人不是直接的进行生态批判,而是通过人与非人类生命的诗意对话,暗示了另一种生态伦理的可能性。诗人以“笼中鸟”的视角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用“萤火虫”的消失隐喻现代性对诗意的侵蚀,体现了生态意识与审美体验的深度融合。
袁沭淮笔下的生活场景具有强烈的戏剧化特征。《月当头》中“喝尤三姐的红高粱/听林黛玉咏沭阳石榴/看晴雯的丰富表情”的荒诞并置,《醉红尘》里“大闹一场,悄然离去”与“做一朵云”的生命选择,都体现出诗人将日常生活陌生化的艺术策略。这种处理方式使平凡生活获得艺术观赏性,实现了从“红尘”到“诗性”的美学跃升。
袁沭淮诗歌的另一种价值在于成功实现了古典诗歌美学的现代转换。这一观点,学者、诗人海马兄在袁沭淮《红尘只是平常日子》诗集序言中也作了精准的阐述。《嫦娥的梦想》将古老神话与航天科技链接,《虞美人风中起舞》让历史典故在现代语境中重生,这些作品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让古典美学基因在现代诗歌肌体中获得新的生命力。诗人像一位时空旅者,自由穿梭于古今之间,构建起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关系。
诗集中对“月”意象的多样化演绎尤为突出。《月当头》中“醉在大观园的风景里”的欣然,《曼谷的月亮》中“没有月上柳梢头的图案”的怅惘,《爱人,披上了月纱》中“我的月亮落在了河里”的忧伤,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月亮意象系列。这个系列既承续了古典诗歌中“月”的抒情传统,又注入了现代人的存在之思。
在《雅人赏雪》《醉红尘》等作品中,袁沭淮塑造了一个现代文人的抒情主体形象。这个形象既有古典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又具备现代知识分子的反思意识。诗人通过这个混合主体,实现了“饮酒作诗”的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处境的调和,为困顿于现代性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诗意的生存可能。
诗集展现的“生活艺术化”的倾向具有特殊的文化批判价值。当现代人普遍陷入“异化”状态时,袁沭淮通过诗歌构建的审美世界提供了一种抵抗异化的方式。《醉红尘》中“红尘只是平常日子/每天都有风吹来/吹东风也这样过/吹西风也这样过”的达观,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更深刻的介入,表露了艺术改变生活的潜在力量。
袁沭淮的诗歌语言呈现出朴素与精致并存的特征。《捂蜻蜓的父子》中“娇小的身躯,怎吃得消竹扫帚压顶”的平实叙述,《爱蝴蝶的小姑娘》中“她松开了指头/目送蝶公主向花朵飞去”的细腻描写,都体现了诗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语言追求。这种语言风格既区别于过度修辞的唯美主义,也不同于刻意反诗意的口语写作,而是从中开辟了一条中间道路。
诗集中的语言特点还呈现出文白交融的现象。《雅人赏雪》中“汩汩河水亲吻大朵落雪”的古典意境,《女孩,他乡重逢》里“曾经的手温,还未冷却”的口语表达,共同构成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音乐性是袁沭淮诗歌语言的另一特质。《小娟的背影》中“披肩长发恣意悠荡”的流动感,《你的爱在深处》中“偶像和圆月一样/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的节奏把控,都体现了诗人对诗歌音律的敏锐感知。这种音乐性不是外在的格律约束,而是内在情感的自然律动,使诗歌在语义之外获得了额外的表现维度。
诗集在形式上也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花乡新景(组诗)》采用组诗形式展现农村变革,其中的《明天去提车》通过对话体呈现时代变迁,这些实验形式与传统抒情手法形成有趣的对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袁沭淮对古典诗歌技艺的化用:如《杜鹃花盛开了》中“悠长时光哦/时光悠长”的反复手法运用,都显示了对古典诗歌形式的创造性转化。
袁沭淮的诗歌创作表明,真正的诗性不在于题材的大小,而在于观照生活的深度;不在于语言的华美,而在于心灵的真诚;不在于技巧的雕琢,而在于内涵的丰富。同时袁沭淮以个人化的方式回应了当代诗歌的几个核心命题:如何继承传统而不泥古,如何介入现实而不失诗意,如何创新形式而不破坏诗歌本质。在这个意义上,他的创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而且还对现代诗歌作了一己之力的有益探索。
2025年3月23日初稿,2025年8月13日再改于江苏淮安
【附】袁沭淮诗集《红尘只是平常日子》23首
◎我家的吊兰
长长的枝条
拖着长长的时光
垂在小院的屋檐下
垂在高楼的阳台上
她在岁月中兀自摇摆
从不打扰我的夜梦
我不睡,她也失眠
我吟诗,她在倾听
我用水喂她,吻她的细叶
把丽影印入心的图画
流年似水,我从不寂寞
吊兰,与我一同生长
◎五月的木香花
沿着高墙,蜿蜒向上
小而白的花朵,缀满枝条
开了又落,落了又开
甜香,随光阴漂浮
望不尽的星星,闪烁夜空
小院的一砖一石,温婉安静
流连不去的人儿
把木香花嗅了又嗅
白驹过隙的轮子,飞转不停
日月,停留在木香花的芬芳里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我们
在花香里醒了又醉,醉了又醒
◎花草情人
我家的所有花花草草,都是我的情人
我把她们每一位,都照顾得舒舒服服
看着她们晃悠,我也跟着开心了
我是称职的爱人,每天都给情人浇水
都要端详她们,亲一亲她们的肌肤
这样,我就能安然入睡了
就把喧嚣,挡在了小院之外
那些开花的花儿,不开花的草儿
不高也不粗的树儿,都在炫酷
白的玉兰、醇香的桂、虬龙的梅
这株花落了,那株花又开了
无花果、罗汉松、滴水观音
陪伴哨兵一样的石头,自得其乐
着红的樱桃引来了鸟雀
碗口粗的银杏上趴着青蝉
葡萄蔓露出,窥探天空的缝隙
虫儿轻声慢语,夜夜催眠
我和花草情人,一同婆娑
年华,丢在了小院······
◎石榴的光阴
屋后的石榴树下
还站着羊角辫的小女孩
定定地望着树上的我
等着从天而降的石榴
——那是前天,前天仍在身旁
路旁火红的石榴花
满树怒放,每年的六月
总吸引我迷惘的目光
——那是昨天,昨天还未离去
小区裂开嘴的石榴,挂满枝头
似在叹息,又像微笑
——那是今天,之后就是明天
◎过去了,时光
菜园里的蝴蝶,飞呀飞不见了
嬉水的浪花,随涟漪漂走了
心仪的女孩,隐没在了云层
大男孩的吟诗声,淡成了月色
曾吮吸了,天地的雨露
畅饮了甘甜的琼浆
也曾在,白兰花瓣上洒下泪珠
春天的溪水里烙上疼痛
轻闭双目,光阴在游移
往昔的旧事渐趋模糊
而前方的路,就在脚下
还要一步一步前行
常常地,一个人的时候
侧耳静听,岁月流淌的声音
有时,也会望着天空发呆
编织另一个世界的图景......
◎我要去仙女湖
小时候,望着墙上的仙女画发呆
长大了,一心向往仙女的故乡
不是在天上,是在新余的仙女湖
仙女下湖洗澡,不见了衣裳
穿上分宜夏布,留在人间
更要吃饭,缺不了耕地的老牛和牛郎
还要有窝,有伴儿,有宝宝
仙女湖边,男耕女织
在古代是美景,在现代是童话
仙女湖的山水,缭绕着仙气
傅抱石画不了的美,和仙女一样的美
遥想在仙女湖边,和仙女谈情说爱
飘飘然,成了仙人
那年,海子面朝大海,憧憬周游世界
今天,我要去仙女湖,安度余生
◎鸟窝都差不多
鸟窝,哪儿都差不多
夏天绿叶遮盖;冬天严寒相逼
一年四季,还有恐怖的子弹
鸟窝,没有空调和席梦思
也没有电视和手机
更没有日本马桶和安全套
但也与人家一样,装饰得美而洁
铺着柔软的草叶和羽毛
鸟窝,有爸妈飞进飞出,忙碌的觅食
有待哺的儿女,扑腾着无羽的双翅
吃喝拉撒,过着简单的日子
当风狂雨暴,一家人就依偎在一起
眼前正是冬季——光秃秃的天空
光秃秃的树枝,悬着光秃秃的鸟窝
◎笼鸟和主人
天空,被框在鸟笼
从来都俯瞰人类的生灵
却只能在主人的眼皮下面
这仅能容身的空间
左跳右跳,上跳下跳
因为,宇宙高贵的主宰
喜欢把玩天使的羽毛和歌声
唉,谁让鸟儿不能象狗儿一样
围着主人撒欢
◎萤火虫,你还在吗
身后的小路渐次拖长
流萤,正在淡出青葱的季节
那七月夏夜的星光
那追逐萤火虫的身影,恍惚不在
我住在城市深处,车水马龙
少了山水,少了田园
少了身旁的萤火虫
点点流萤,流萤点点
过去,我们常相聚于蓝夜
后来,你远离了我们
远离了霓虹灯和汽油味
今天,小精灵,你还在吗
还在那芦苇荡、小河边吗
我想寻找你的踪迹
又怕失去既往的时光
◎月当头
圣诞夜,月当头
和七八文友饮酒作诗
喝尤三姐的红高粱
听林黛玉咏沭阳石榴
看晴雯的丰富表情
再聊一聊生活的意义
以及文学的真谛
文友的草木谣在河中悠荡
兄弟的空杯为谁而留
我们都醉了
醉在大观园的风景里
醉得不知道
人生是不是一场虚度
◎醉红尘
不知道,我在红尘
是醉?还是醒
不知道,我的红尘
是繁华?还是萧索
红尘,纷纷攘攘,又气象万千
渴望有一泓清泉,流过心田
无所谓世间走一回
却品尝了五味杂陈
曾感叹岁月蹉跎
但爱过、嗨过、潇洒过
其实,红尘只是平常日子
每天都有风吹来
吹东风也这样过
吹西风也这样过
学不了金庸,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那就做一朵云,飘飘于红尘
◎嫦娥的梦想
月中桂影摇晃,也是风吹动的吧
独坐月宫,也如凡女一样思春吧
玉盘,寄托不眠人的远方
远离地球人,想和外星人作伴吗
人间狭小,成了飞向广寒的第一人
38万公里遥远吗,1秒光年
聂海胜驾着飞船,从嫦娥故乡启航
去星际为嫦娥寻找郎君······
◎虞美人风中起舞
玉手执剑,唱《和项王歌》
以华美之姿,刺向自己玉体
染红的土地,盛开虞美人
风中起舞袅袅婷婷
金嗓子一亮,词牌问世
威武之王,不惧死别
以死亡致敬死亡
霸王别姬合著大戏
英雄的血,美人的血
合为一体,滋养龙的子孙
◎曼谷的月亮
月当头之夜
曼谷的月亮也是圆的
只是唐人街的晚上
没有月上柳梢头的图案
都市的霓虹,遮暗了嫦娥
暹罗商场的收银员
不会卖酒给外国人
明天是冬至,家乡的文友
又要晒诗于微信
而身在没有冬天的泰国
可以一身短装
沐浴曼谷湾的暖风
却少了人约黄昏后的期待
缺了对月举杯的兴致……
◎爱人,披上了月纱
我的月亮落在了河里
捞啊捞不上来
我的爱人幻化成虚影
飘啊飘向了远方
月儿,笼上了轻纱,添了迷蒙
爱人,披上了月纱
不知有无笑容
低头,你的紫帕还握在我手中
抬头,只见圆月,不见丽人
望见38万公里的玉兔
望不见近在咫尺的你
从月盈到月牙,从月牙到月盈
一生一世,喜欢坐在窗前
陪伴月光,等候爱人······
◎雅人赏雪
五百年前或许下过这样的大雪
可惜我出生太晚,无缘目睹
五百年后大约还会下这样的大雪
那时我已安居在无雪的天堂
开心的是新年伊始
相遇了一场最美的大雪
雪神喝退万物,滤去杂色
只余纯白世界
不,还有汩汩河水亲吻大朵雪花
呼呼北风卷起片片鹅毛
一只鸟儿和飞雪共舞
更有八九雅人赏雪寻诗
身披雪衣,脚踏深雪
在银河般阔大的沂河淌奔跑跳跃
捧雪花,扔雪球
吟唱白雪一样的诗歌
◎捂蜻蜓的父子
花蜻蜓,和小孩一样稚嫩
一样唱着呀呀的童谣
青葱季节,驾着小飞机
盘旋在池塘园林
时不时和我们擦肩而过······
细小的身躯,怎经得住
竹扫帚压顶,索命绳拉扯
罪恶,来自大人,还是孩子
大人,用扭曲的双手
把竹扫帚递给孩子······
再见,披上晚霞的花蜻蜓
越发美丽了
再见,捂蜻蜓的小孩
愿你健康成长······
◎爱蝴蝶的小姑娘
小河边,丸子头小姑娘
拍拍花朵,逗逗小草
模仿旧戏舞台上扑蝶姐姐
捏住了花蝴蝶的翅膀
想把它带回家
压在玻璃台板下,陪伴自己
忽然,她察觉手中的蝶公主
在瑟瑟发抖······
小姑娘,迟疑着
她的心跟着瑟瑟发抖······
终于,她松开了指头
目送蝶公主向花朵飞去
向梁山伯飞去······
◎女孩,他乡重逢
我们没说一句话,因为我在猜测
是不是你?那个十多年未见的
不言不语的女孩
——我有意回避你
这个场合,不便和你搭讪
今天的你,多了话语,有了笑声
我却在心里说,是你,就是你
那个秋夜舞场,牛仔服女孩
那声音,不再稚气,依然天籁
那容颜,不再青嫩,依然美丽
岁月的风,把你吹拂得开朗
江南的雨,把你梳洗得雅洁
曾经的故事,还在脑海
彼时的手温,还未冷却
而那些缕缕情愫,早已飘散
我转过头,凝视白盆里的乌龟
你却对家主说,到池塘把它放生吧
几分钟,一晃过去了······
◎小娟的背影
我喜欢看小娟的背影
披肩长发恣意悠荡
踮着步子,摆动身段
魅惑的丰润,波浪般起伏
我喜欢跟着小娟的背影
陪伴她前行
却不会让她知道
她的身后有一位她的粉丝
也许她知道一点点
也许她想等一等我
但是她不会停下,更不会回头
她只会让我
若即若离地随着她的背影
◎你的爱,在深处
月圆之夜会失眠
情人节之夜更会失眠
情人和圆月一样
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
睡在你身旁的,不会是情人
情人,睡在你的梦乡
怎么也唤不醒
她也不醒,你也不醒
她也做梦,你也做梦
爱,在深处,深不见底
爱,不可明说,彼此去体会
爱,相伴生生死死
◎明天去提车
昔日,她在锅屋灶下烧饭
婆婆捡拾的禾草,劈劈啪啪地响
灶膛里红红的火苗,闪着她苍黄的脸
以及灰呼呼的确良小褂
他含着半根烟,疲惫地从田地回来
家门口靠上锄头,一屁股坐上木墩
小娟走出锅屋,冲着大柱问
“怎样了?化肥钱借到没有”
大柱摁灭了烟头,一个字也没说
今天,她在敞亮的厨房做饭
定制灶台上的开关,“咔嚓”一声
天然气蓝蓝的火苗,映着她白皙的脸
还有黛安芬性感内衣
他踱着步,躺在沙发上
拿出一张银行卡,放在茶几上
小娟端出饭菜,语调温柔
“大柱,吃饭啦”
大柱声音洪亮
“打电话给饭店,再叫两个菜
儿子和媳妇马上就来”
又指了指银行卡:“明天去提车”
◎杜鹃花盛开了
含苞,一直未放
从仲秋到寒冬。一个早上
满株的花朵,怒放了
悠长时光哦,时光悠长
是不是有什么心思
隐藏在花蕾,不愿吐露
不知,雨打落了几次绿叶
星点亮了几回失眠
才有,沉默后的爆发
如血的鲜红
记忆中,四季杜鹃
总在阳台的旧时光里
一茬接一茬地开着
以朵朵笑颜,艳艳色彩
炫亮这个世界
注:以上诗作均为《在红尘与诗意之间构筑的日常抒情》一文中论述,且按论述顺序排列。
诗人简介
袁沭淮:诗作刊于《诗刊》《新华文摘》、人民日报等报刊,致力于足球诗的创作,出版诗集3部,获中诗网2022年度诗人、宿迁市首届五个一工程图书奖等奖项。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公务员、地级市党报文学副刊主编等。现任《中国诗人》杂志编辑、江苏省沭阳县诗歌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