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诗人李永立三卷本诗集《诗话皖美》出版

2025-08-19 作者: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李永立的《诗话皖美》不仅仅是探讨了地域诗的现代化表达,更是在中国传统山水诗的辽阔视野中,试图描绘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画卷。

 
 
近日,我省作家、诗人李永立创作的三卷本诗集《诗话皖美》由长江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这套诗集从作者多年来创作的我省16市风土人情、名山大川、乡村振兴等题材的千余首诗歌精选700余首,分为皖南卷、江淮卷、皖北卷,融入这部诗集里,仿佛进入了快乐又奇妙的旅程,诗集中的山川湖泊,庙宇高楼、乡间田野,古镇老街……一幕幕,一段段,放电影一般,触摸到了一种宁静和美好;作者把握时局,用心灵的笔触、诗歌的旋律书写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江淮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套诗集将成为读者朋友们了解安徽的窗口,让更多的人们领略安徽博大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之美,走进徽风皖韵如梦如幻的风景图画中。该诗集的出版,将为宣传安徽,推介安徽贡献文学力量。
《诗话皖美》装帧大气,印制精美。由《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鲁奖获得者陈先发二位中国诗界大咖联袂推荐;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和中国十月文学院副院长陈巨飞分别不吝万言,为该诗集作序。
 
李永立的《诗话皖美》不仅仅是探讨了地域诗的现代化表达,更是在中国传统山水诗的辽阔视野中,试图描绘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画卷。他的笔触不拘泥于安徽的山水,而是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灵感的源泉,每一行文字都仿佛勾勒出大自然的壮美与深邃,这样的创作在诗学意义上为人们探讨当代山水诗写作提供了启迪和思索的可能性。
 
——杨克(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
 
深情和热爱一定是具体的,李永立是一个执着深沉的诗人,他立足于脚下的土地,深情吟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要特别点赞他作为一个诗人能如此详尽细致地用诗歌歌咏自己的故乡,从皖北到江淮到江南,深情款款,韵味隽永,构建了一幅安徽大地的诗歌美学地图。
 
——李少君(诗人,《诗刊》社主编)
 
李永立的诗中有山水的况味,有历史的纵深,更有一颗触角灵敏的诗人之心与这两者的微妙互动。这种互动随时随地之展开,和抽丝剥茧式的层层深化,形成了诗的力量。献出这些诗,正是一个诗人回报家乡漫长哺育的最好方式。
 
——陈先发(诗人,安徽省文联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诗话皖美》是一部用“诗”的体例和“歌”的节奏为江淮大地立传的作品。从白墙黑瓦马头墙的徽州到黄河故道上的砀山,从“山峦环抱着山峦”的皖西最高峰白马尖,到青山竹海连绵的徽杭古道,李永立用交响乐一般的宏大乐章,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深沉的、隽永的情愫。
 
——陈巨飞(诗人,北京十月文学院副院长)
 
    
 
【作者简介】李永立,文学创作二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宿州学院客座教授,宿州市十佳文艺工作者,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萧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出版小说集5部,报告文学集2部,三卷本诗集《诗话皖美》;主编出版10卷本“皖北作家精品文丛;有大量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曾获:安徽省作协金穗文学奖一等奖、中国奔流文学奖、中国鸭绿江诗会特等奖、中国华语十佳诗电影等奖项;诗歌作品入选“中国诗歌排行榜”、“中国作家诗人日历”、“2023年中国诗歌地图”等国家级选刊选本。部分作品被译成俄文并收入中国首部《中俄新时代诗选一一中俄文对照》诗集。先后随中国作家出访团、安徽作家代表团赴欧洲、俄罗斯等国进行文学交流学习活动。
 
 
归于淮
 
池河、窑河、东淝河
泗河、濉河、涡河……
百水归淮
归,是一种气度
有什么放不下呢?
 
放下小麦、大豆、花生、红薯
放下村庄、小镇、县城、地级市
放下春花、夏木、秋月、冬阳
放下白杨、柳树、槐树、榆树
放下荠菜、芥菜、马齿苋、面条稞
归于水
 
小河归向大河
大河归向大海
你们归向淮
一口气奔向黄海的水
方为活水
 
这些河水,从未掩饰内心兴奋
或忧虑
卧看天空,白云、乌云、彩云
人世间一切骚动
揽高山、高冈、高楼,和一切
高不可攀入怀
 
归于淮
并不意味着背叛,故乡、土地
乡音、乡情
相反,在它们走后
人们、庄稼,包括石头
都获得永生
 
说出这些以后
淮河率领着水的队伍一天比一天壮大了
 
 
 
淮河记忆
 
水源于山,人生于淮
往东,是流徙
也是归去
千里淮河,谁能做到
一日千里?
 
河道曲直有度
水,如此委屈
于大地素描中
勾勒出那些起伏
甩出一马平川后
又安顿好那些湾里的村庄
 
从信阳、潢川、淮滨、固始,出了河南
尤其进了珠城蚌埠
男人和女人的口气
已经变得含糊不清
 
沿河而来
是一行柳树献出的飘逸的长发
是一行杨树献出的手掌
为明天指路
 
雨下在淮河里
雨淋在汉字上
我在河水的留白处,饮酒
吟诗,回忆
就这样,贴近了淮河
 
万物入阜
 
她一眼就看出
谁赤裸来的谁穿胞衣来的
谁骑马来的谁坐马车来的
谁开车谁步行
谁贴着地面闯进了平原
 
天下的阜南人
济济一堂的万物的子民
通灵的块茎,遍野的如跳小花舞的种子植物
还像多年前,那满篮子初长成的小儿女
温柔地挎在她的臂弯下
 
一幅好生感人的画:
一个人蹲在她跟前
听着她叫着自己的小名
另一个人站在她身后
用手指梳理她的柔发
一双风流眼
现在见风不流泪了
 
在农历中穿行的身影,使身影更像身影
沿着熟稔的轨迹,从嫩稚跌入衰老
生活还原了相同面目
我烧锅里的鱼
你搅电饭煲里的粥
只一眼,就看见
甜汤里一张刺槐花的脸
 
午后适合小憩
听琴,回忆,与祖先相遇
他坐在泥土里
仿佛坐了五千年
清风递来一条毛巾
将蒙尘的视线轻轻擦拭
 
事物们各自在自己的位置
谁都觉得,今天的运气特别好
稍稍加大一些力度
一些想法就切着春天的边线
撞向另一座星球
 
巢湖
 
谁会拒绝你的美好
向一座城市里注水
让一座大城有了自己的内湖
巢湖,你的美名能让人发疯
 
在时光中行走
当年的硝烟散尽,化作浪波
涌动着护爱你的激情,而蓝
化为静止
 
赴大城之约
依次与霓虹、高楼、声乐相见
倾倒心底的暗涌
你爱蓝色的火焰煮熟鱼水之欢
 
你看,合肥沉重的头颅枕在
你的怀中
那里蕴含着文字的珠玑
它的珠宝在波光中闪烁
 
你把白天和黑夜洗荡得
如此彻底
广玉兰和桂花的香气护卫着你
你静谧,波澜不惊
为城市披上清水芙蓉的语言的外衣
 
你想,你想把城市装进肺里
使城市成为湿润的一部分
成为跳动的一部分,一定
是柔软的
 
风在吹,风大起来了
如果风再大一点
我就能看见波浪
在我的房间里,越升越高
 
 
在安庆老街,想起徽商或徽帮
 
除了钱庄、当铺、绸缎庄、布店、纸坊、茶叶店、南货店……
还有什么在安庆的老街上杂货铺般排列?
幽深的石板路通向了
宽阔无边的光辉大道
也向他们敞开,轻易地摘取:
荣耀、金钱、感觉的愉悦
 
像滚雪球一样
他们品尝雪花银一般的喜悦
命运中的蜜蜂,勤劳隐忍的徽州人
他们的世界富有而清苦
在不懈追求中,变得谨小慎微
寻欢作乐的
是那些晚起的公子哥们
 
这些徽商或徽帮
和那些卖菜的、看门人等干苦差事的
是早起的人,有什么区别?
他们更像伊甸园外的孤儿或弃婴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他们曾经拥有过酸涩葡萄的梦
可是很快便甜了
 
走在老街上,像看一张老照片
店是老店,街很短暂
灰色天空下,打扮古老徽商模样的年轻人
不知庄重
那幽默至极的样子,令我笑出了眼泪
 
他们是一位位新徽商?
在一道光柱的透视下
命运对他们只敞开了可怜的
窄门。